為了善加利用在海博公園內的四個小時,出國前可是做了許多的功課。從海博的官網上得知,這裡除了水族館外,還有民俗村與翡翠海灘、植物園等。少少時間大大空間,該如何呢?那麼就從自己想去的地方安排行程,加上坐遊園車來縮短步行的時間吧!單趟一次100円,建議買全日劵200円,不限搭乘次數。
從海豚劇場也就是五號搭乘點,等待紅線車,車票直接跟司機購買即可。
坐在遊園車上,欣賞公園內的風景,不一會就到民俗村(鄉土村)。沖繩民俗村是比照17至18世紀琉球王國時期古早村落所建造的一座主題樂園村,園內的傳統村落景致包含御嶽(聖林)、聖泉、極樂世界廟宇以及各式房屋和高架糧倉。
民俗村內的各式房屋位置圖。
乃呂宅邸:乃呂是掌理村落內各項祭神事宜的女祭司,因此這是女祭司舉行祭拜儀式的宅邸。
領主宅邸:傳統的沖繩村落大都建立於向南的半山腰或山腳上。這些建築在斜面的村落內,本家的位置大部分建立於中央或是左右各一方的最上層。該建築物是採用從前位於那霸市住吉町的世家為模型而建造,是一個貫木屋形式,木造瓦茸的房屋。 此說明出自http://oki-park.jp/kyoudo/ta/k_explore/mutuya.html
此建築物是以從前位於本公園內的農家為模型而建造
沖繩高架穀倉。
用與那國島上現存的農家為模型而建造的房屋。
琉球王國時期從1737年至1889年,當時沖繩人必須依據特殊規定建造住宅,主要為竹製材質的房屋。
在奄美諸島(與論島除外)與吐嗝喇列島上,可以看到奄美型穀倉,與沖繩式的相比,此類型的穀倉具有非常陡峭的屋頂,外壁的傾斜度幾近水平,以及平面呈四方形的粗大柱子等特色。
王國時代對於房地及房屋的各項限制,終於在明治22年(1889年)被廢止,也因此使各地的農家有機會可使用一直以來被限制的紅瓦單側、瓦茸屋頂的木架構房屋。
士紳宅邸(地頭代之家):管轄地方事務的士紳所居住的宅邸。這是重頭戲的所在,因為這裡可以免費教授三線琴,還有當地的點心可食用。也是我想來民俗村的原因啦!
可愛的媽媽一看到我們來,買上端出沖繩有名的黑糖、茶水請我們。
教授三線琴中。
可愛的媽媽
房屋一隅
廚房
當我們要離開時,媽媽站在門口行禮送我們。真不愧是首里城所見的禮儀之邦。
走出民俗村,來到廣場處,等待遊園車將我們載回海豚劇場,因為海豚表演要開始囉!
留言
張貼留言